首页 > 三系杂交水稻种 > 广优明118

广优明118

广优明118
广优明118

    

2013年安徽审定,编号:皖稻2013016

育种人: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

品种来源:广抗13A(珍汕97A×(福伊B×K1B)后代)×明恢18(来源于96gk90×圭63

主要特征特性:200年、20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:平均株高12厘米、亩有效穗1万、每穗总粒数11粒、结实率80%、千粒重2克。全生育期14天左右,比对照品种(Ⅱ优83)迟熟3天。

抗性表现: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,01年中抗稻瘟病(综合抗指.6),感稻曲病(发病率2%),感纹枯病(病指4),感白叶枯病(病指4);01年中抗稻瘟病(综合抗指.0),中抗稻曲病(发病率6%),感纹枯病(病指9),高感白叶枯病(病指69)。

品质表现: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,01年米质达部标4级,201年米质达部标2级。

产量表现:在一般栽培条件下,210年区域试验亩产60.7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4.85%(显著);01年区域试验亩产65.3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.2%(极显著)。212年生产试验亩产64.7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1.6%。

适宜推广区域:全省。

·2009年福建审定,编号:闽审稻2009005

特征特性: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.5天,比对照汕优63迟熟2.5天。群体整齐,株型适中,后期转色好。每亩有效穗数1.1万,株高14.厘米,穗长3.厘米,每穗总粒数37.1粒,结实率82.15%,千粒重2.9克。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,其中将乐黄潭、南靖农科所、上杭茶地三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。米质检测结果,糙米率82.0%,精米率73.1%,整精米率5.1%,粒长6.毫米,长宽比2.,垩白粒率6.%,垩白度9.%,透明度级,碱消值.3级,胶稠度6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3.5%,蛋白质含量.0%。

产量表现:00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,平均亩产65.67公斤,比对照汕优6增产.6%,达极显著水平;208年续试,平均亩产51.5公斤,比对照汕优3增产9.8%,达极显著水平。208年晚稻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27.53公斤,比对照汕优6增产.5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本省作连晚种植,6月中旬播种,秧龄3-3天。插植规格23厘米×0厘米,丛插2粒谷。苗肥亩施0%纯氮,0%磷钾肥;分蘖肥于移栽后7天以内施用3-3%的纯氮,0%磷钾肥,穗粒肥25-35%的纯氮分别于幼穗分化后期和齐穗期施用。水管做到浅水促蘖,够苗搁田,湿润分化,薄水扬花,干湿交替灌浆,收割前0天左右断水。注意防治病虫害。

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:广优明11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,全生育期10天左右,比对照汕优6迟熟天;产量高;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,其中将乐黄潭、南靖农科所、上杭茶地三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;米质一般。适宜福建省作晚稻种植。经审核,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(认)定规定,通过审定。

(注:以上信息来源国家水稻数据中心https://www.ricedata.cn/variety/index.ht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