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三系杂交水稻种 > 谷优明占

谷优明占

谷优明占
谷优明占

  

2012年海南审定,编号:琼审稻2012015

选育单位: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

品种来源:谷丰A×双抗明占

特征特性:属籼型感温三系杂交水稻组合。全生育期18~46天,与T优51(CK)表现相当,比特优09(CK)短2.天。主要农艺性状两年综合表现:长势繁茂,株型适中,后期熟色较好。每亩有效穗数约19.46万,平均株高08.0cm,平均穗长2.cm,每穗总粒数28.2粒,结实率88.8%,千粒重27.1克。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7级,叶瘟5级,穗颈瘟4级,白叶枯5级,纹枯级。米质经检测一般,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:整精米率3.7%,垩白粒率0%,垩白度4.%,直链淀粉20.2%。

产量表现:210年早造首次参加海南省区试,平均亩产52.2公斤,比T优51(CK)增产1.34%,未达显著水平,日产量.0公斤。01年早造续试,平均亩产51.0公斤,比特优09(CK)增产7.55%,达极显著水平,日产量.3公斤。2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.7公斤,比特优09(CK)增产8.76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1、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:在海南省作早稻种植,一般于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播种;亩播种量10公斤,秧龄宜控制在0天以内,秧田要施足基肥,稀播匀播。选择肥力中上向阳的田块作秧田,施足基肥,及时施分蘖肥,促进低位蘖早萌发、早生长。亩播种量宜控制在10-15公斤,大田用种量1.25-1.公斤。2、合理密植,插足基本苗:密植规格为20.0cm×2.3cm,丛插带蘖秧2粒谷,提倡浅插,以利早发,亩插足基本苗7万以上。、肥水管理:基肥要足,追肥要早:亩施纯氮0-2公斤,N?P2O5?K2O=1?.5?0.。基肥施4%纯N,5%磷钾肥;分蘖肥于移栽后7天以内施用30%的纯N,5%磷钾肥;0%的纯N于移栽后15-20天施用。水份管理以湿为主,干湿相间,做到“寸水返青,浅水分蘖,够苗晒田,有水孕穗,干湿壮籽。4、病虫害的防治:重点防治螟虫、稻飞虱、纹枯病、白叶枯病,稻瘟病重病区要注意稻瘟病的防治。省品审会

审定意见:经审核,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全生育期18~14天,与T优51(CK)表现相当,比特优09(CK)短2.0天。丰产性较好,两年田间综合表现感苗瘟,中感叶瘟,中抗穗颈瘟和白叶枯。米质经检测一般。适宜海南省各市县作早稻种植,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。

·2010年国家审定,编号:国审稻2010039
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。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46.5天,比对照Ⅱ优8短.7天。株型适中,叶鞘条纹紫色,叶耳浅紫色,颖尖紫红色,柱头紫色,每亩有效穗数17.0万穗,株高11.1厘米,穗长2.8厘米,每穗总粒数15.粒,结实率4.%,千粒重7.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1.,穗瘟发病率5级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级;纹枯病级;稻曲病级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.0%,长宽比2.7,垩白粒率34.0%,垩白度5.%,胶稠度4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.0%。

产量表现:208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4.千克,比对照Ⅱ优8增产4.%(极显著);209年续试,平均亩产52.千克,比对照Ⅱ优8增产4.%(极显著)。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93.5千克,比对照Ⅱ优58增产4.5%,增产点比率3.%。0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4.千克,比对照Ⅱ优8增产4.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1.育秧:适时播种,大田每亩用种量.3~1.千克,施足基肥,及时施分蘖肥,培育壮秧。.移栽:秧龄宜控制在3 天以内,适时移栽,提倡浅插,栽插规格为0厘米×2.3厘米,每穴栽插2粒带蘖种子苗,每亩插足基本苗7万苗以上。3.肥水管理:基肥要足,追肥要早,每亩施纯氮1~1千克,纯氮与五氧化二磷、氧化钾的配置比例为1:.5:0.。基肥施总氮肥的0%、总磷钾肥的0%,分蘖肥于移栽后7天内施总氮肥的30%、总磷钾肥的50%,剩余氮肥于移栽后15~20天施用。灌溉管理以湿为主,干湿相间,做到“寸水返青,浅水分蘖,够苗晒田,有水孕穗,干湿壮籽”。4.病虫防治: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、纹枯病、螟虫、褐飞虱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
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熟期适中,产量较高,中感稻瘟病,感纹枯病,米质一般。适宜在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重庆的武陵山区海拔8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
(注:以上信息来源国家水稻数据中心https://www.ricedata.cn/variety/index.htm)